(3)调理
调质是淬火后的高温回火处理。可以获得均匀细小的回火索氏体组织自动焊,为后续表面淬火、渗氮处理时减少变形做好准备。因此铁板,淬火、回火也可作为预备热处理。
由于调质后的零件综合力学性能较好机械加工,因此也可作为一些硬度和耐磨性要求不高的零件的最终热处理工艺。
2.最终热处理
最终热处理的目的是提高硬度、耐磨性和强度等机械性能。
(1)淬火
淬火包括表面淬火和整体淬火。其中表面淬火因变形较小、氧化、脱碳较小而被广泛应用。表面淬火还具有外部强度高、耐磨性好,同时保持良好的内部韧性、抗冲击能力强等优点。为了提高表面淬火零件的机械性能,往往需要进行淬火回火或正火等热处理作为初步热处理。一般工艺路线为:下料——锻造——正火(退火)——粗加工——调质——半精加工——表面淬火——精加工。
(2)渗碳淬火
渗碳淬火适用于低碳钢和低合金钢。它首先增加零件表面层的碳含量。淬火后表层获得高硬度精密零件加工为什么要进行热处理,而心部仍保持一定的强度、较高的韧性和塑性。渗碳分为整体渗碳和局部渗碳。局部渗碳时,非渗碳部位必须采取防渗措施(镀铜或镀防渗材料)。由于渗碳淬火时变形较大,且渗碳深度一般在0.5~2mm之间,因此渗碳工序一般安排在半精加工和精加工之间。
其工艺路线一般为:下料——锻造——正火——粗、半精加工——渗碳淬火——精加工。
当部分渗碳件的非渗碳部分采用增加余量后去除多余渗碳层的工艺方案时,去除多余渗碳层的工序应安排在渗碳后、淬火前。
(3)氮化处理
氮化是氮原子渗入金属表面精密零件加工为什么要进行热处理,获得一层含氮化合物的处理方法。氮化层可提高零件表面的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和耐腐蚀性。由于氮化处理温度低,变形小,氮化层薄(一般不超过0.6~0.7mm),因此氮化工序应尽量安排在较晚的时间。为了减少氮化时的变形,切削时应将氮化工序尽量安排在后面。最后一般需要进行高温回火以消除应力。